黄 色 免 费 成 人 A片丶|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日本100禁午夜网站在线观看|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草魚對飼料中鉻需要量的研究
2011-04-28

草魚對飼料中鉻需要量的研究


關鍵詞:鉻;草魚、生長、生化指標、代謝、糖耐量

摘要:本研究以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為試驗對象,評價不同鉻源和不同鉻添水平對草魚生長、生化指標和組織鉻蓄積的影響,以期確定草魚飼料中添加最適鉻源和鉻水平,為生產(chǎn)實踐提供依據(jù)。研究的內(nèi)容和結(jié)果如下:
  

1、草魚飼料中最適鉻源添加的研究
  研究了在純化飼料中添加不同鉻源(Cr2O3、CrC13、CrPic和CrNic)對初始體重為11.35士0.37g的草魚生長、血清生化指標和組織鉻沉積的影響。經(jīng)過10周飼養(yǎng),飼料中添加吡啶羧酸鉻和煙酸鉻能顯著提高草魚的增重率、蛋白質(zhì)效率和蛋白質(zhì)沉積率,添加吡啶羧酸鉻組的飼料系數(shù)最小,顯著低于對照組和三氧化二鉻組。添加三氧化二鉻組、氯化鉻組和煙酸鉻組草魚的灰分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添加吡啶羧酸鉻組和煙酸鉻組草魚的血糖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肝糖元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添加4種鉻源均能顯著降低草魚血清膽固醇含量,并且吡啶羧酸鉻組和煙酸鉻組膽固醇含量顯著低于三氧化二鉻組、氯化鉻組和對照組(P<0.05)。添加吡啶羧酸鉻組草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顯著低于其它各組(P<0.05)。添加吡啶羧酸鉻和煙酸鉻組草魚的甘油三酯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三氧化二鉻組和氯化鉻組(P丈0.05),其它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添加氯化鉻組、吡啶羧酸鉻組和煙酸鉻組草魚血清總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和三氧化二鉻組(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在吡啶羧酸鉻組最高(P<0.05),三氧化二鉻組、氯化鉻組和煙酸鉻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添加吡啶羧酸鉻組草魚腎中鉻含量顯著高于三氧化二鉻組和對照組(P<0.05)。肝臟中鉻含量在添加吡啶羧酸鉻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三氧化二鉻組和氯化鉻組,在煙酸鉻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以增重率和鉻在肝臟和腎中的蓄積量為評價指標,草魚飼料中最適添加鉻源為吡啶羧酸鉻。
  

2、草魚對飼料中鉻需要量的研究
  以酪蛋白為蛋白源,糊精為糖源,玉米油和魚油為脂肪源的純化飼料為試驗飼料,以吡啶羧酸鉻為鉻源,配成6種鉻水平(0.26,0.48,0.61,0.94,1.82和3.38mg/kg)的試驗飼料,投喂初始體重為12.78士1.16g的草魚10周,研究吡啶羧酸鉻對草魚生長、部分生化指標和糖耐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飼料鉻含量0.94mg/kg能顯著提高草魚的特定生長率、蛋白質(zhì)效率和蛋白質(zhì)沉積率,0.94mg/kg組的飼料系數(shù)顯著低于不添加鉻的對照組。當飼料中鉻含量為0.26~0.94mg/kg時,草魚全魚鉻含量隨著飼料中鉻含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加(P<0.05),當飼料中鉻含量高于0.94mg/kg,全魚鉻含量無顯著變化。鉻含量為0.48mg/kg組草魚的肝糖元含量顯著高于其它各組(P<0.05),鉻含量為0.61~3.38mg/kg時,肝糖元含量隨著鉻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血清胰島素濃度在鉻含量0.94mg/kg時達到最大值,鉻含量為1.82~3.38mg/kg時,胰島素濃度顯著下降(P<0.05)。飼料中添加鉻對草魚肝胰臟中蘋果酸脫氫酶(MDH)及丙酮酸激酶(PK)活力無顯著影響。血清膽固醇含量隨著鉻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當鉻含量為0.94mg/kg時,膽固醇含量達到最低,此后,膽固醇含量隨著鉻含量的增加而顯著升高(P<0.05)。添加鉻0.94mg/kg組草魚血清中的甘油三脂含量顯著高于其它各組,其它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添加鉻0.94mg/kg組草魚血清中的HDL—C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總蛋白含量在飼料鉻含量為0.94mg瓜g時達到最大值,鉻含量為1.82~3.38m/kg時,總蛋白含量顯著下降(P<0.05)。添加鉻0.94mg/kg組白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它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0.26~3.38mg/kg組血糖的最高值分別出現(xiàn)在灌服葡萄糖后2,3,3,4,3和3h。灌服葡萄糖后9h時各組的血糖水平均降至比空腹時略高但無顯著差異的水平。灌服葡萄糖后各組血糖高峰值以0.26mg/kg組最大,0.48~0.6lmg/kg和1.82~3.38mg/kg組次之,0.94mg/kg組最小。根據(jù)飼料中鉻含量與草魚特定生長率和全魚鉻含量的回歸分析,草魚對飼料中鉻的需要量為0.83~0.92mg/kg。

劉太亮                                                    

(本文摘自: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屆碩士學位論文)


中文 / EN